2014植保育才 第五組-陳奐宇、王俊傑

2014植保育才 第五組-陳奐宇、王俊傑

2014年3月30日 星期日

移植黃瓜嫁接苗

柯柯伯曰:移植河童七號小黃瓜嫁接南瓜苗  

    今天下午四點鐘,我們又再度準時出現在陰天無風的築田有機農場。

       這次,介一學長先請我們到車上將剛從種苗培育場運送來的瓜苗搬至溫室旁邊,學長告訴我們這次要栽種的品種是名為河童七號的小黃瓜嫁接南瓜苗,我們擁有120株瓜苗。



     仔細一看才發現這瓜苗長得好奇怪,一株瓜苗的土團旁邊還連繫著另一團莖頂已被切除的瓜苗,向學長請教後才恍然大悟,下端較大土團的苗為南瓜苗,而連繫於一旁較小的瓜苗才是小黃瓜苗。



     我們在先前特地留下的洞中以叉子將少許的土挖出,並且小心得將瓜苗放入,最後再以指尖輕壓,便完成了!







※切記:

一、在將瓜苗從穴盤中拿出時,必須先以手指尖端輕頂穴盤底部,再將瓜苗連土團推出,在拿取瓜苗時,盡量拿靠近土團的莖部,避免不小心將瓜苗折斷。

二、在埋瓜苗時,只需將較大團的南瓜苗埋入土中,另一團連繫在一旁的小黃瓜苗土團不需要埋入土中。

三、將瓜苗埋入土中後,盡量使瓜苗直立,以利日後作業方便。

         終於將所有洞口都各埋進一株瓜苗,接下來我們將水管移進溫室內的溝渠中開始放水,放到溝渠中大約八分滿處,即可換下一溝渠,如果塑膠布鋪得太緊密,可以用小刀將其劃開,以利水快速進入土中。





       當各溝渠都放完水後,再將水管拿起以噴灑的方式對空中灑水,學長說這樣做的用意為:讓瓜苗能更加快速的吸收到大量的水分。



     
         學長還說:小黃瓜苗初期需要大量水分,大約一周放水一次,皆放水至溝渠中八分滿的位置,河童七號的小黃瓜南瓜嫁接苗吃肥多但是生產量也多,在初期階段也需要大量施肥。

        最後,學長拿給我們一大桶無患子舶,叫我們在溫室的四周施放以防治蝸牛入侵。





※植物性殺蟲劑整理:
1.九層塔(羅勒)萃取液可誘殺瓜果實蠅。
2.柑桔油,主成份為沉香酮,與肥皂混合可防治蚜蟲、蟎、鱗翅目幼蟲
3.無患子可防治軟體動物、福壽螺、蛞蝓
4.苦茶渣可防治軟體動物、福壽螺、蛞蝓
5.香茅油對果實吸蛾、夜蛾類具忌避作用
6.薄菏油
7.竹醋液、木醋液可防治蚜蟲、粉蝨、葉蟎
8.萬壽菊對線蟲具忌避



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何謂嫁接與嫁接優點

柯柯伯曰:何謂嫁接與嫁接優點?

一、嫁接之意義:

1. 為將二植物體接合成為一個個體且能如同一個個體般繼續生長的繁殖方法。
2. 接木的上部稱為接穗(scion):剪離母株的一小段芽條(枝條),其上需含有一些潛伏芽。
3. 接木的下部稱為砧木(rootstock, understock, stock):日後發育為根系。


砧木可分為二類:
(1)實生砧(Seedling stocks):即由實生苗培育成砧木者,其

a.優點:
(a)可大量培育,較為經濟。
(b)不會保留母體之病菌。
(c)大部份樹種種子苗較營養繁殖有較良好的根系。

b.缺點:
易產生遺傳變異。種子苗間易產生遺傳變異,此因實生苗種子的來源未知,如未經選擇,種子的變異即會發生在種子苗上。
c.改進之法:
(a)慎選採種之母樹。
(b)苗木培育中再拔除生長不良者。


(2)營養砧(Clonal stocks):以無性繁殖之苗木作為砧木
a.優點:

(a)產生同一性狀之砧木,即無遺傳變異。
(b)對接穗可保持特定的性狀及一定的影響。
b.缺點:

用供砧木之母樹材料必需對病蟲經過檢視,否則疾病極易由砧木感染至接穗。林業上在台灣大部份使用實生砧。

二、採用嫁接之理由:


1. 一些不容易以插條或壓條等其他無性繁殖方法的樹種,可運用嫁接方法保存品種特性。
2. 由砧木獲得益處,例如某些果樹因砧木可影響果實品質,而栽培種一般較無良好的根系,野生種則較可耐惡劣的氣候,因此栽培種常嫁接於野生種上。
3. 在已建造之個體上,改變其栽培種類:
(1) 一果樹或一果園(orchard),由於連年結果,致使生長衰弱,而不再結果或結果不良,或此果園已不合需求,而欲改變為其他果樹。
(2) 單一栽培種需要異花授粉時。
(3) 單一雌株無法授粉時,可在同株上接雄株。
(4) 高接並可於同一砧木上接上不同品系。
4. 實生苗選拔上可加速其生長在選拔育種上,實生苗欲到開花結實需一長時間,除非幼年性狀影響至鉅,否則以實生苗之莖接於已發育完成之砧木上,將可提早開花結實。有時一
砧木可接數穗,不過如一接穗感染病菌時,易傳染。
5. 使植物之生長成一特殊之形式。例如: tree roses or weeping cherries.
6. 樹體之某部份受到傷害或病害時,可藉接木修補。
7. 研究病菌。許多病原體可經由一植物體傳至另一植物體,接木可供研究此些病菌之傳染情形及其他。

8. 提高土地利用率。因連年種植的結果,特別是溫室大棚連茬種植同種蔬菜,使病害逐年積累,蟲害逐年上升,使蔬菜的產量和品質下降。應用嫁接技術,可使被嫁接蔬菜增強抗逆性,同塊土地種植的年份延長,提高土地的利用率。9. 防止病害的發生。黃瓜、西瓜枯萎病,茄子黃萎病,西紅柿根腐病、青枯病、萎蔫病,是這4種蔬菜的致命病害,一旦發病,面臨著絕產和換茬。蔬菜嫁接就能很好地防止病害的發生和同塊土地連連種植。10. 提高產量。嫁接西瓜比自根西瓜增產1倍以上,嫁接黃瓜增產30%——50%,嫁接西紅柿增產50%以上,嫁接茄子增產1-2倍。11. 改善品質。嫁接的砧木是葫蘆、瓠瓜、南瓜、野生茄子及野生西紅柿。砧木生長迅速,嫁接後成穗率高,對果實的品質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西瓜不產生酸味、不倒瓤,黃瓜無苦味,西紅柿酸味不增加。12. 提高耐寒性。當西瓜溫度低於15℃,黃瓜低於10——12℃,西紅柿低於11℃,茄子低於17℃時,生理活動失調,生長緩慢,生育停止。蔬菜實行嫁接後,因砧木野生性較強,抗禦低溫的能力強,提高了嫁接後的耐寒性。13. 促進幼苗健壯生長。南瓜的2片子葉面積為45.4平方厘米,不同品質葫蘆為28.41——41.33平方厘米;而西瓜僅7.89平方厘米,砧木的自身營養面積是栽培苗的五六倍。因此,嫁接苗比自身苗生長旺盛,並且砧木還有較大的根系。根壯則苗壯,能有力地促進嫁接幼苗的生長。14. 提高耐旱抗病能力。蔬菜嫁接所選用的砧木一般都具有較大的根系。根的分佈範圍廣,對水分吸收能力強,同時對病害有較強的抗性。15. 節約肥料的施用量。因砧木的根系分佈廣、吸收能力強,能夠在較大範圍土壤中吸收養分,供給地上部的能力強,供肥力足,所以從苗期到中後期利用肥料較經濟,節省 ​​肥料用量。16. 擴大繁育係數。在育種材料較少的品種資源中,可有效利用其枝芽可嫁接到砧木上的特性,擴大繁育係數,大大提高了育種材料的比率,擴大了育種材料的繁育係數。17. 增加作物的收穫茬數。由於嫁接苗長勢強、整體發育快、生育進程快,促進了蔬菜作物的收穫茬數。如西瓜栽培,由於推廣了嫁接技術,種植一季西瓜能收穫2茬。若能栽培早熟品種,西瓜可收穫3茬。

三、接木之限制:


1﹑具有形成層之植物才易接木--→即有次生長(secondary growth)者,即被子植物中的雙子葉植及裸子植物。2﹑親緣關係以植物分類學上愈近者,接木成功的機會愈大:(1) 同一營養系(clone)間之嫁接

(2) 同一種(species)不同營養系(clone)間之嫁接一般果樹或林木植物皆可

(3) 同一屬(genus)不同種間之嫁接成活情形較亂

(4) 同一科(family)不同屬間之嫁接大部分不能成功

(5) 不同科間之嫁接一般認為不可能


四、嫁接步驟:


1. 接穗與砧木修整:兩邊之接合面一定要平滑,最好能一刀成功。刀子的應用隨人而異,初學者應多多練習才能應用順利。2. 嫁接與結紮:切接面一定要契合,如果切面不平整,嫁接後容易有孔隙,嫁接及不易成功。接合後需綁緊,可用任何可綁的材料。結紮的功用除固定接穗外,尚可防止乾燥與病菌、昆蟲等的為害。3. 塗蠟:塗蠟亦可防止乾燥與病菌、昆蟲等的為害。4. 套袋:接木完成後需套袋,一般先套塑膠袋,以保持接合部的濕氣,套塑膠袋前需將膠袋吹稱,以防止膠袋黏貼接穗上。膠袋外最好在套紙袋,尤其在無遮陽處,以防直接招日曬。

五、接後之管理:
接後管理謹慎與否,影響嫁接成功的機率,所應注意事項如下:

1. 袋內濕度的保持

在未萌發新牙前,袋內應隨時保持高濕氣,待新芽長出時,可剪開一小洞,隨著新芽的成長逐漸加開洞口,最後才取掉袋子。其間應隨時注意土壤水分,不得產生水分逆境。2. 嫁接部位紮緊度的調整

如果結紮所用材料無彈性,則在癒合過程接合部會膨大,因此必須調整其鬆緊度。3. 砧木芽體的摘除

在癒合過程中,砧木常有萌芽現象,此時宜做部分摘除,因砧木根系的發育需要葉片提供荷爾蒙(auxin)及光合產物,因此也不宜全部摘除,但留存太多也會消耗太多養分,適量留存是必須的。4. 接穗新芽條的調整

某些較易萌芽之枝條,芽條不宜留存太多,應作疏剪,嫁接成功後以留存一健壯為宜。5. 經常檢查

經常檢查是接後管理的不二法門。


參考文獻:
http://202.97.194.207/jszx/View.aspx?id=29985
file:///C:/Users/computer/Downloads/%E6%B0%B4%E6%9E%9C%E5%9E%8B%E5%B0%8F%E9%BB%84%E7%93%9C%E6%A0%BD%E5%9F%B9%E6%8A%80%E6%9C%AF.pdf
http://agriauto.bime.ntu.edu.tw/printed/agrijournal/no.11/11-12.PDF
http://web.nchu.edu.tw/pweb/users/bhsheu/lesson/40.pdf




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

小黃瓜河童盛夏七號

柯柯伯曰:小黃瓜河童盛夏七號

       小黃瓜為科學家探討作物開花機制的重要作物之一,小黃瓜之花性表現至少包括雄雌同株異花、全雌株、兩性花株、高雄性花株、全雄花株等五種,其中雄雌同株異花在小黃瓜的栽培利用上最為普遍。

       全雌植株小黃瓜植株在生長發育早期即能產生果實,可提高產量,增加生產價值,因此育成全雌植株品系為小黃瓜育種重要目標之一。在市面上亦可見到許多經過無數次改良後產生的全雌性小黃瓜植株品系,例如:夏笛、河童盛夏-7 號、河童盛夏-11 號、種苗2號─青寶等等。

       河童盛夏小黃瓜的特性為,一代性雜交品種,為日本改良引進之品種。正常植株生長強健,具耐熱性,且具單偽結果性。果色青綠,果刺白色,果長大約為21到22公分長。

       植物性別較動物複雜,一般分為雌雄同花(hermaphrodite)、雌雄同株
異花(monoecous)以及雌雄異株(dioecious)等三類。

1. 雌雄同花(hermaphrodite):
為同時具雌、雄花器兩性花,種類佔開花植物的 90%。

2. 雌雄同株異花(monoecious):
為同一植株上同時具有單一性別的雌花及雄花,約佔開花植物的 5%,一般常見的植物如瓜類。雌雄同株異花除一般單性花之外,有些同時具兩性花及雌花稱為雌性雌雄同株異花(gynomonoecious);若同時具有兩性花和雄花的植物則稱為雄性雌雄同株異花(andromonoecious )。

3. 雌雄異株植物則和動物相同,雌、雄花分別單獨存在個別的雌、雄植株上,若植株僅出現雌株或兩性株則稱為雌性雌雄異花(gynodioecious);若出現雄株或兩性株則為雄性雌雄異株(androdioecious);而分別會出現雌株、雄株或兩性株者特別稱為trioecious或subdioecious,trioecious最典型的植物即是大家所熟悉的木瓜。

參考文獻:
http://kdais.coa.gov.tw/htmlarea_file/web_articles/kdais/4305/21-2-1.pdf




種瓜得瓜前的萬全準備(三)

柯柯伯曰:水平、鋪布、架竹竿!

待星期四 2014.03.20整地挖完溝渠後,我們仍然是無法確定田地是否真得呈現水平的狀態,因此,我們需要再藉由灌水入田的方式調整田地水平,等待灌溉水退去後,觀看溝渠邊緣水遺留下的痕跡重新調整田地水平。




待灌溉水退去之後,我們可以在畦旁清楚地看見三種不同顏色的土壤:









一、一種是水分被吸上來而變色的部分


二、一種是水分退去而顏色較淺的部分



三、一種是直接被水淹到顏色較深的部分水分被吸上來而變色的部分







在三種顏色當中,我們選擇觀察第二種顏色較淺的土壤部分並且再度將畦上的土重新整平。


接著,我們便將塑膠布覆蓋在畦上,此做法是為了避免日後田地雜草的孳生,因為我們可能會因為在進出溫室的時候不小心將雜草的種子帶入溫室內並散落於田地中,使得雜草叢生,造成日後管理工作上的不方便。






在蓋上塑膠布的同時我們會將ㄇ字型的鐵絲插入並固定之,避免日後在塑膠布上走動時拉扯太大造成空隙,有一要點需注意:要先將塑膠布拉緊實、平整後才可以將ㄇ字型鐵絲插入固定,在鋪塑膠布的同時,還需要考慮到布條與布條之間寬度上的問題,要盡可能地將溫室內可以看到的土地全部蓋上一層銀色塑膠布,就連做為走到的溝渠也不能放過。

最後,由於小黃瓜為蔓性之植物,所以我們在塑膠布上燒出要種植小黃瓜的洞口,在每一個洞口旁二到三公分處各插下一支竹竿,四個洞口為一組,用紅色塑膠繩索將四個竹竿在高度與人齊高處綁在一塊,最後終於大功告成!



過程中,我們親身經歷許多平常沒想過的問題,還好有介一學長在一旁細心的教導,當在鋪塑膠布時與綁塑膠繩索時都有其特殊的要點,這些都是要親自去體驗才會知道,書中知識雖博大精深卻不會將這些小細節收錄其中,為實作方可了解,在此,再次謝謝黃上嘉學長給予我們這個難得的實作經驗,感謝。

種瓜得瓜前的萬全準備之結語:萬事俱備,只欠瓜苗!



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種瓜得瓜前的萬全準備(二)

柯柯伯曰:施肥、整地、挖溝渠!

首先,在農場擔任總務的介一學長帶領我和俊傑前往築田農場的第A7號溫室。

A7號溫室

A7號溫室依舊停留於上一季種植結束後的模樣,放眼望去溫室內的土壤表面顏色呈現淺灰色,參差長著莧科、禾本科與些許菊科的雜草,還散佈諸多大小各異的裂痕,顯示出這溫室已經有一段時日無繼續種植作物了。


溫室、裂痕、雜草、俊傑

介一學長給了我們兩大袋固態有機質肥料,施用有機質肥料有助於增進土壤團粒構造與土壤通氣性,還能調節土壤之溫度,並且有效降低土壤總體密度,使作物根系的發育以及對養分與水分的吸收都有相當程度的增益,另外,施用有機質肥料還可以提供土壤微生物族群生長所需之能源,因此能促進土壤中微生物族群的活性與維持生態環境的平衡等等有益之處。


固態有機質肥料
固態有機質肥料

待我們大把大把得將固態有機質肥料均勻撒在溫室內,學長不斷叮囑,猶需記得溫室的邊緣與四個角落不要遺漏了,要將肥料均勻撒在每寸土地上。

       
均勻地灑完肥料後,我們把能看到的雜草通通連根拔除,並將上一季種植結束後所遺留下的不織布墊布移置溫室外。

不織布墊布
接下來,就是弄鬆土壤的工作了!因為我和俊傑在學校並未學習操作中耕機的方法,因此,介一學長親自出馬,示範操作中耕機給我們看看,首先拉動一條機身上的細繩發動離合器,發動之前需先打擋到「空檔」位置,發動之後再行調檔變速,有分為高速檔或低速檔,再來可以向前推動或向後拉動中耕機使前行與後退,但是一次只能往一個方向行進,當碰壁時,需拉桿已改變方向,切記如果沒有油千萬不要加錯油種,否則會造成機器無法發動。一前一後來回兩次,由四周向中間打鬆土壤並同時將固態肥料混入土中。



利用中耕機打鬆、翻攪後的土壤並不平整,有一條條機器經過所留下得紋痕,我和俊傑利用一種前端寬而平的鋤頭將土弄平,我覺得這部分是這次最辛苦的工作,我和俊傑兩人都汗流浹背,衣服甚至都可以擰轉出水來了!



雖然在學校農場實習課程中有拿過鋤頭,但是其正確的使用方法仍然不十分了解,我們試著將土壤鋪平,但是卻使土壤變成如波浪花紋般高低不平整,學長實在看不下去,告訴我們使用鋤頭整地的正確方法,其一雙手用力握緊鋤頭,但是入土要輕;其二手要拿穩鋤頭,不可因土壤的高低而跟著上下起伏;其三利用推土法將土壤由高處往低處推,訣竅在於推到底時要將鋤頭向上提高,我們嘗試了許久,漸入佳境,終於把地給鋪平了。

終於把地鋪平了
再來,學長利用另一種具尖端的鋤頭在鋪平後的土地上劃了四條筆直的線,四條線各為一條溝渠,將溝渠挖深,約莫三十公分高,最終形成五畦四溝的完美田地。

五畦四溝完美田地
但是有了溝也有了畦,還是不能夠確定這片田地是否真的是平坦的,我們需藉由放水後再觀察各區塊積水的高低後才能真正確定。最終,我們在田中灌水,待星期六在來修正水平與繼續接下來的工作。

今日,我們在農場所做的工作算是在種植小黃瓜的前置作業,我們必須先將前置作業做好才可以讓日後種植的工作得以進行順利,雖然在學校也有類似的農場實習課程,但總覺得今天還不到半天的培土、整地以及挖渠道工作比上了半個學期的實習課程還有助益,也十分感謝學長的傾囊相授,把多年來的耕種經驗教予我們,告訴我們許多小訣竅,在聊天的過程中也無意間吸取了諸多務農的心得,雖然今日是我們自從參加植保人才培育計畫後第一次下田工作,但是我們不害怕辛勞,反而還樂在其中,享受務農的生活,也對日後的小黃瓜栽植抱持著無比其待的心情呢!



築田有機農場


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種瓜得瓜前的萬全準備(一)

柯柯伯曰:參訪中埔番茄溫室

       正值一個嶄新學期的開始,周遭的空氣似乎瀰漫著朝氣與希望,這是因為新學期有了新的目標。在聽完中興大學老師的演講與郭章信老師的介紹之後,俊傑和奐宇倆決定給自己一個機會去參加2014植物保護育才計畫的甄選活動,為提升自己的實作經驗與為自己的將來奠定扎實的基礎,所以我們倆利用周末閒暇之際到鄰近嘉義大學的築田有機農場去拜訪也曾是植保科系畢業的黃上嘉學長。我們與學長共同討論有關於如何在溫室內栽種有機小黃瓜的方法,而意外地學長答應提供我們一個機會在他的小型溫網室內進行栽種小黃瓜的計畫,學長告訴我們將選植花胡瓜305號的南瓜藤嫁接苗(但是最後卻是選擇河童七號小黃瓜的南瓜藤嫁接苗),大約在下周瓜苗運送到農場後便可以開始進行栽種。

       經過繁複的討論與構思後,黃上嘉學長便開車載我們到鄰近農場之中埔地區附近的溫室去進行參觀,以便了解在這個春夏交界的季節中所栽種各式各樣的作物有哪些種類,過程中我們參訪了一間嚴重感染番茄晚疫病的溫室,剛踏進溫室內便能立即感到悶熱,十分得不舒服,番茄也因為吸收過多的水分導致裂果,在裂果處也長出了青黴菌,葉部則出現黑斑以及乾枯捲曲的病癥,而部份莖部也呈黑褐色。在親眼目睹番茄感染晚疫病的慘況後,使我們不禁聯想到在將來即將種植的小黃瓜上是否也會有感染疫病的可能性呢?



部份莖部呈褐黑色

裂果處長出青黴菌
      
番茄葉部乾枯捲曲

        經過上網查詢了諸多資料後發現,在台中農試所《植物疫病菌的診斷鑑定分析》這一篇文章中寫到:

「疫病菌(Phytophthora) 屬於藻菌綱中之卵球菌亞綱,菌絲呈現白色透明,無隔膜,;菌落白色,平滑或有特殊花紋;疫病菌之無性繁殖器官為胞囊與游走子。胞囊暗褐色,圓形、卵圓形、橢圓形、洋梨形、或不規則形,脫落或不脫落,有乳頭狀突起或無;胞囊間接發芽形成游走子,而胞囊與游走子為疫病菌之傳播與侵染器官;厚膜胞子與卵胞子是疫病菌之殘存器官。而目前台灣疫病菌種類有25種,當中的P. melonies就是能夠感染花胡瓜的疫病菌種,此種疫病菌能全株感染。」


       平時上課時聽著天馬行空的理論知識霎時間化為眼前實際的例子實在很是震撼,之後再度回過頭來找尋問題的解答,又增加了一次學習機會,印象也更加深刻,我們倆抱持著多看、多問、多學的精神,希望在接下來的栽種生活不要太過於順遂,因為我們都知道凡歷經艱苦磨練後才會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參考文獻:
番茄與馬鈴薯晚疫病http://book.tndais.gov.tw/Magazine/mag37-4.htm





種苗二號青寶簡介

柯柯伯曰:胡瓜新品種「種苗二號青寶」簡介

種苗改良繁殖場自民國九十一年起開始進行胡瓜親本之選育,至民國九十三年選育出具有全雌性、單為結果及節多瓜等特性,橫徑二點五公分時瓜長約十八公分,果實顏色翠綠色的自交系 HA1237-1-1-1-2-1 與具全雌性及單為結果特性,橫徑 二點五公分時瓜長約二十五公分,果實顏色綠色的自交系( HA1237/ 春綠) -1-1-1-1-1 。民國九十四年起將 HA1237-1-1-1-2-1 (母本)與( HA1237/ 春綠) -1-1-1-1-1 (父本)進行雜交,培育出雜交一代品系「 944 003 」。
並於民國九十五年在台中縣新社鄉進行新品系產量比較試驗。民國九十六至九十七年分別於 嘉義縣義竹鄉、台中縣東勢鎮、屏東縣麟洛鄉等試區進行區域試驗。九十七年八月六日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品種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將「 944 003 」品系正式命名為「種苗2號」,商品名稱為「青寶」。
種苗2號─青寶的品種特性:

1. 植株形態:
生育勢中等,全雌性或高雌性,第 2~3 節位即著生雌花,並具主蔓 15 節以上及側蔓節多著生 2~3 瓜。
2. 果實形態:
單為果性強,果色翠綠色,果皮條溝稍明顯,果面光滑無刺,果長 20~26 公 分 ,平均果重112 公克。
3. 產量:
0.1 公頃可達 8 公噸以上。
4. 抗病性:
露菌病及病毒病極感,不適宜露天栽培,宜採塑膠布網室內土耕或床架無土養液栽培。
5. 種植適期:
種苗 2 號為耐熱性品種,台灣地區全年均可栽培。
6. 生育日數與產期:
育苗日數約 10~14 天,定植至始花日數 21~28 日,定植至始收日數為春作約 34 天,夏作約 28 天,秋作約 30 天。採收期: 50 天至 75 天;生育日數: 90 天至 115 天(播種至完成採收總日數)。





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天然無毒驅蟲配方

柯柯伯曰:天然無毒驅蟲配方

1. 辣椒水:
600c.c.水加上30克的辣椒粉並攪拌均勻,再加上一瓶600c.c.的米酒混合,過濾或沈澱(辣椒粉末)後的辣椒米酒水裝入瓶中,鎖上噴頭,就可使用了,可防治蚜蟲、紅蜘蛛、臭椿象等害蟲。 建議一開始連續噴灑辣椒水三天,之後一個禮拜至少噴一次,只是噴辣椒水的時候有刺鼻味容易打噴涕,記得戴口罩噢!

2.蒜頭水:
取蒜頭30克,搗爛後加水500克,攪勻過濾,取濾液噴灑葉面,每天1次,連續噴3~4次,也可以用毛筆或牙刷把蒜液直接塗在上面,可治白粉病和黑斑病。把蒜頭搗碎灑於盆土中,還可以殺死蚯蚓、螞蟻和線蟲。另外用用蒜頭水擦拭家中地板,還可以除蟑喔。

3.肥皂水:
取一般肥皂水或用剩下的肥皂碎頭薄片,用熱水化開,按 1 : 60 比例加水,冷卻後噴灑,因為肥皂可堵塞害蟲的呼吸器官導致其死亡,對蚜蟲、介殼蟲有效。另外肥皂水裝於寶特瓶等器皿中,置於蚊蟲出沒處,還有除蚊效果喔。

4. 綠油精液:
將綠油精稀釋 600 ~ 800 倍後噴灑葉面,可防治蚜蟲、介殼蟲、蛾蝶類幼蟲;另外400~600倍液的綠油精可防治紅蜘蛛。

5.柑橘皮液:
取柑橘皮50克,加水500克浸泡24小時,過濾後取濾液噴灑葉面,防治蚜蟲、紅蜘蛛、潛葉蟲,澆入土內防治線蟲。

6.洗衣粉溶液:
取2克洗衣粉,加水500克攪拌成溶液,加清油一滴,對植株上的蟲體噴霧。可以殺死蚜蟲、介殼蟲、紅蜘蛛、綠刺蛾、粉蝶、白粉蛾等。

7. 煙草水:
煙草含有煙鹼,對蚜蟲、紅蜘蛛、螞蟻等有很強的觸殺作用。用菸葉梗或吸剩的煙頭 ( 除去過濾嘴 )約20克,加水500克浸泡24小時後過濾,濾液再加入2%的肥皂水500克,噴於有蟲患的葉面;也可以不加肥皂水直接將濾液噴於盆土及盆底周圍,可殺死土壤中的害蟲。

以上驅蟲液皆屬於天然無毒的配方,但是如果噴灑於蔬菜上,最好等待一周後再採收,以避免採摘下來的蔬菜有辛辣或菸草的氣味。

參考資料:

1. 施靜雯:自製天然除蟲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supplement/20060216/2406574/

2. 痞客邦DIY生活廣場:DIY自製天然驅蟲除菌蒜頭辣椒水。

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

小黃瓜之栽培管理

柯柯伯曰:小黃瓜之栽培管理


花胡瓜(Cucumis sativus L.)為葫蘆科胡瓜屬一年生蔓性作物,原產於印度喜瑪拉雅山南麓,廿世紀初期自日本引入台灣種植。花胡瓜名稱源於果實幼嫩時採收,凋謝的花朵仍附著果底,而稱為花胡瓜,河洛語簡稱花瓜,且果實比胡瓜(別稱刺瓜)小,因而稱之為小胡瓜;而花胡瓜在完全成熟後轉變為黃色,故別稱為小黃瓜。其表皮質地柔嫩,但有許多小刺分布於表皮之上,色澤均勻,口感脆嫩,瓜味濃郁,可當水果一般生吃,因此又稱為水果黃瓜。小黃瓜可以不經授粉就完成果實的發育,且果實之成熟度與精授粉過後的果實成熟度一致,瓜藤上幾乎每節均能結一瓜,產量極為豐富。

花胡瓜栽培設施係以屋頂形設施覆蓋抗紫外線透明塑膠布,四周再圍16目或24目塑膠防蟲網,可隔絕雨水及露水、減少露菌病的發生及阻止害蟲進入;而設施內配合放置黏板誘殺番茄斑潛蠅、南黃薊馬、粉蝨類等小型昆蟲,以及利用性費洛蒙誘殺夜蛾類之成蟲等非農藥防治法,可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及危害程度,減少用藥次數,達到生產新鮮、安全、健康蔬果的目的,且利用設施栽培所生產之花胡瓜將提高特級品率,相對地也增加農民的收益。

花胡瓜性喜溫暖,田間生育適溫為20~30℃,溫度高於35 ℃時,會造成生理失調,影響果實形狀及品質。溫度升高至45℃時,葉色變淺,花粉發育不良,多畸型果。溫度低於10℃時,植株生育受阻。由於為一年生蔓性植物,根分佈在表土30公分處,屬淺根性且根系較為細弱,對土壤的要求較為嚴苛,適合生長在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壤土中;粘質壤土不利於根部的發育;砂質壤土利於根部發育,促進早熟。土壤以微酸性至中性(pH值5.5~7.2)較為適合植株之生長,土壤過酸(pH值低於4.3時),植株生育不良,葉片容易黃化甚至枯死。根部生長溫度以20~25℃為宜,地溫過低,植株生育停頓,地溫過高,生育過於旺盛,植株容易老化。花胡瓜喜濕卻不耐濕,高溫乾燥時,葉片的水份蒸散快,容易導致葉片的凋萎,致使植株生長不良;土壤積水,根部浸泡在水中過久,則易腐爛,致使病害發生嚴重,理想的土壤水份含量在60~80%之間。浸水24小時內,對小胡瓜生產較無影響,但浸水時間超過24小時以上,隨著浸水時間增加,葉片數減少,產量減產。花胡瓜忌連作,宜和水稻、豆科作物等輪作。

以下則為花胡瓜的生理特性與栽培管理之方式:

1. 栽培季節與月分:


在熱帶地區之栽培季節主要是早春時節至春夏交界之時、秋季之延後栽培和冬季之栽培,播種期早春栽培為12月至翌年2月,秋季栽培為8至10月,冬季栽培為10至12月。

2. 整地作畦與株距:


花胡瓜屬於根系較淺且較為細弱的作物,一般習慣性採用畦高約20~30公分左右之高畦栽培,以利於畦之溝水、排水和根部發育。畦幅約150~170公分(連畦溝)栽二行,以利於行間通風良好。株距方面,側蔓少的品種在乾季以45公分為準,側蔓多的品種及在濕季以50公分為準,畦向以南北走向為原則。

3. 播種育苗:


花胡瓜在播種前種子可以先用溫水消毒或藥劑消毒過。花胡瓜種子價格比較高,一般應該使用營養杯或育苗盤育苗,苗床基質要選通氣良好、保溫保肥、保水能力強的草炭、蛭石、珍珠岩等。播種後,苗床溫度保持在白天20~28℃、夜間12~18℃,適宜地溫為18~20℃,空氣濕度為70%~80%。花胡瓜幼苗的根系喜濕怕澇,苗床過濕容易導致徒長和病害的發生,因此肥水不宜過多。幼苗的長勢如果較差,可用稀釋的糞水淋施,或用0.1%~0.2%尿素、磷酸二氫鉀於葉面之上噴施。

4. 播種栽植:


花胡瓜播播栽培時,把已催芽過後的花胡瓜種子播在施有基肥的條行之上,按照所定每穴播下二粒種子,種子平放,芽尖向下,深度約為一公分,然後覆蓋腐熟細碎的堆肥一層於其上。之後每穴如有二株以上幼苗時,在本葉片展開時,用剪刀自地面剪除多餘之小苗,留下最好的一株小苗繼續生長。田間苗期如有缺株之情形發生,應及早補植。利用穴盤育苗栽培者,定植苗齡為本葉1~2枚時期,即播種後約12天(高溫期)至18天(低溫期);定植深度以育苗時的深度為準,不可使子葉與土壤接觸,以免子葉沾染病菌危害植物。

5. 插立支柱及引蔓:


花胡瓜需要插立支柱以固定瓜蔓,為配合耕作方便起見,支柱應在中耕除草及第二次追肥培土之後進行插立;設施栽培宜採用畦溝上交叉式插立支柱,畦中央做為走道。主蔓生長時,需隨時以夾子引蔓縛繫在支柱上不使下垂,但因花胡瓜生長快速,每隔2~3天即需引蔓一次頗為費工,於插立支柱後應隨即張掛瓜網,以利瓜蔓自行攀爬在網上,節省引蔓勞力。


6. 溫濕度管理:


花胡瓜對溫度很敏感,早春或冬季栽培時氣溫低,定植初期宜密封大棚,使溫度升高到20℃以上,促進緩苗。緩苗後保持大棚內溫度白天20~30℃、夜間15~20℃,濕度則儘量控制在85%以下。

7. 光照管理:


花胡瓜耐弱光性較強,冬季弱光情況下仍能獲得較高產量,夏季栽培時高溫、強光下易產生生理障礙,需用遮陽網覆蓋。

8. 插立支柱及引蔓:


花胡瓜需要插立支柱以固定瓜蔓,為配合耕作方便起見,支柱應在中耕除草及第2次追肥培土之後插立;設施栽培宜採用畦溝上交叉式插立支柱,畦中央做為走道。主蔓生長時,需隨時引蔓縛繫在支柱上不使下垂,但因花胡瓜生長快速,每隔2~3天即需引蔓一次頗為費工,於插立支柱後應隨即張掛瓜網,以利瓜蔓自行攀爬在網上,節省引蔓勞力。

9. 整枝摘心及摘果:


花胡瓜適宜實行整枝,以利通風透光,促進結果,減少病害。整枝方式為將主蔓引縛在支柱或瓜網上,摘除主蔓第四節位以下所發生的雌花,主蔓第5節以上開始留果;側蔓則可於第一節位葉片展開後摘心,每支側蔓留下三果,以利果實之發育肥大。而彎曲或畸型果及病蟲害果則均應及早摘除。

10. 施肥除草:


花胡瓜所需要的肥料較多,尤其是有機質肥料宜多施。胡瓜施肥不充分時,不但植株生育顯著衰慢,而且易落花落果,果型易彎曲或畸型,影響產量和品質之程度極大。花胡瓜生育期短促,肥料以速效性的為宜,尤其宜著重基肥;但花胡瓜屬淺根性,無論基肥或追肥都宜淺施。肥料用量由於每分地花胡瓜約需氮11.5~15公斤、磷4~7公斤、鉀16~22.5公斤,其比例約為2.4:1:3.5,但仍需依土壤肥瘠酌情增減。

11. 施用基肥:


每0.1公頃可施用腐熟堆廄肥2,000公斤或有機質肥料300公斤,台肥一號複合肥料40公斤於整地前一次施用。
施用追肥:
使用台肥43號複合肥料,每0.1公頃施用量90~120公斤,從幼苗期開始分5次施用,施用量依分配率施用。此外,為維持植株生長勢力使其繼續開花結果,並增強抗病起見,可用尿素溶液或液體複合肥料行葉面噴施2~3次,每次間隔一星期,葉面噴施尿素宜在早上或傍晚行之(也可混在農藥中一起噴施 )。直播栽培時,在本葉2~3片時可增加追肥一次,用尿素5公斤/0.1公頃環施在植穴內或加水400倍灌施在植穴內(勿灌在瓜苗上)。

花胡瓜施肥時期及分配率(%)

          施用期  基肥                                追肥
要素別                     幼苗期  始花期  結果初期  採收初期  採收盛期
氮肥                    10       15         15            20             20             20
磷肥                    60       20         20      
鉀肥                    20                 40                          40  

花胡瓜根部在疏鬆通氣良好的土壤中才能發育良好,呼吸旺盛,充分吸收肥料,故土壤應保持疏鬆狀態。又胡瓜灌水較多,土壤較為潤澤,雜草因此也易滋生繁茂。第2次追肥之前宜行中耕除草,中耕宜淺,第2次追肥之後即不宜再中耕,以後如有雜草,宜在雜草幼小時拔除,或使用巴拉刈除草劑除草,但胡瓜田噴施巴拉刈時,應在無風之時,且噴頭上應加噴罩,小心在行間噴藥,絕對不可噴到胡瓜莖葉上。

12. 授粉問題:


花胡瓜之設施栽培如果選擇栽種非單偽結果性之品種,需考慮到利用有效授粉昆蟲,以解決大量人工授粉之難題。如採用蜜蜂幫助授粉,花胡瓜每1~2分地約需1群,唯蜜蜂在網室內,因食料有限,應酌以人工補充餵食,以免影響授粉期限。此外,為避免原有的外勤採集蜜蜂已習慣性向上衝飛行採集,易因強力碰撞覆蓋材料而傷亡,而無法達到預期授粉效果,應在白天蜜蜂外出採集時,將蜂群搬移原地3公尺外,隔離原外勤蜂,再將蜂群組織成三框成蜂(約7,500隻)的有王群,群內並應有老熟封蓋幼蟲及幼齡幼蟲,在引進網溫內前再搬入網室內先適應2~3天,經此處理馴化的蜂群,移入網室內即可達到理想的授粉效果(註:資料引用自苗栗區農業改良場87年年報)。唯目前花胡瓜已有單偽結果性品種可供選擇栽種,無需授粉即可結果,且果型良好,可完全節省授粉費用,增加農民收益。

13. 採收要領:


花胡瓜夏天成長快速,自種子催芽移植至採收嫩果只要35~40天,冬天寒流低溫期,植株生長遲緩,要50天以上才有小瓜採收。採收花胡瓜,宜在果長18~22公分,果粗2.3~2.5公分,果重70~100公克時為準,即在高溫時開花後5~7天,低溫期7~8天為適收期,於瓜底花朵未脫落,瓜條粗細尚均勻,果皮尚翠綠之時,於太陽未照射瓜條之際而採收。採瓜時宜一手握住果肩部,一手用剪刀剪下,輕輕放入容器,儘量保持瘤刺、花瓣和果粉的完整,勿使果皮損傷。氣溫高達32℃以上大熱天,果實快速成長,提醒農友們辛苦些,清晨及黃昏時各採收一次,以免早上時果體看似太小,隔天就太大,變成巨大型花胡瓜,影響販售品質。

14. 病蟲害防治:


小黃瓜的主要病害有霜黴病、白粉病和灰黴病,白粉病可用粉鏽甯1000倍防治,霜黴病和灰黴病可用卡黴通800倍或瑞毒黴700倍防治。主要害蟲有黃守瓜和瓜絹螟,黃守瓜可用敵百蟲700倍防治,瓜絹螟可用功夫乳油2000倍防治。

注:以上資料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
小黃瓜栽培技術

http://www.leadhoodseed.com.tw/product11.aspx?productid=5
花胡瓜設施栽培
http://book.tndais.gov.tw/magazine/mag35-2.htm





小黃瓜之品種介紹

柯柯伯曰:小黃瓜之品種介紹

小黃瓜(Cucumber):
  
學名:Cucumis sativus L.
科名:葫蘆科(Cucurbitaceae)香瓜屬(Cucumis
別名:小胡瓜、花胡瓜、花瓜、青瓜
小黃瓜約在大約在1940年代由日本人引進台灣種植。
小黃瓜為胡瓜的栽培品種一,又果實屬小形,也稱是「小胡瓜」,又由於果實幼嫩時採收,凋謝的花朵依然附著果底,因此稱為「花胡瓜」。
小黃瓜屬短期性蔬菜,其根群主要分佈在土層30公分內,屬淺根性,且根系較為細弱,故栽培時宜選擇表土深厚,又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質壤土,避免土壤積水,易使根部浸泡在水中過久腐爛外,也會致使病害發生,又土壤的PH5.56.7之間,其生育狀況最佳。
小黃瓜性喜溫暖,且喜濕卻不耐濕,田間生育適溫為2030度。當溫度高於35度時,植株會出現生理失調的情形,進而影響到果實形狀及品質;且其葉片蒸散力強,高溫乾燥時,葉片的水分蒸散快,易導致葉片的萎凋,致使植株生長不良。
又當溫度低於10度時,植株生育將受阻,甚至停止生長;尤其台灣冬季或早春寒流來襲時,溫度約在1013度,常會引起小黃瓜生理紊亂,有時還會造成植株生長停頓,甚至死亡。所以,高屏地區在晚秋、冬季或早春時,會利用塑膠溫室或網室來栽植小黃瓜,由於溫網室內的溫度比外面高出數度至十數度,所以植株生長迅速,又在室內栽培其病蟲害少,產量高且品質好,因此,冬天的消費市場的小黃瓜主要來自高屏地區。
小黃瓜水份多,味清甜,可以生吃,或多供醃漬加工或醋漬用。
台灣小黃瓜栽培品種均為一代雜交種,品種種類非常多,更迭快速。以下為常見的品種:

1. 鳳燕:
為一代雜交種。植株生長勢強,莖蔓粗壯,分枝多,節間較短,早生,雌花發生多,主蔓和側蔓都能結果,著果力強,產量高。果實端直,果色淡綠,果粉多,果刺白色,適收果長1020公分,果重約80100公克。
2. 305號:
一代雜交種,由日本引進之品種。植株耐熱性佳,莖的節間短,雌花比例超過八成,具單偽結果性。夏季栽培時畸型果比例低。果型順直,果色濃綠有光澤,果刺白色,適收期果長2223公分。
3. 220號:
一代雜交種,由日本引進。植株葉色濃綠,莖粗,節間中,主蔓80﹪為雌花,側蔓則全為雌性。果色濃綠有光澤,果長2022公分,果重約100公克。
4. 中市252號:
一代雜交種。植株生長勢旺,分枝性中等,著果節位較低,但結果力強。果色綠色,白刺,果長中等。
5. 群燕:
一代雜交種。植株生長勢中等,但分枝性強,又對日照鈍感,故屬高雌性品種,且著果力佳,可連續著果,單株結果數多,不過抗病性弱。果色淡綠色,果刺黑色而細,果長1012公分,果重約200公克。
6. 河童盛夏:
屬一代雜交種,為日本品種。植株生長強健,具耐熱性,且具單偽結果性。果色青綠,果刺白色,果長2122公分。
7. 蜜燕:
植株生長強健,主蔓及側蔓均著生雌花,且具單偽結果性,早熟,產量高,唯高溫時影響結果力。果色青綠光亮,果面平滑,果刺細少,果長1315公分,果重約140公克。
8. 喜燕:
一代雜交種。植株生長旺盛,莖蔓粗壯,雌花著生節位較低,結果性強。適於各地春夏秋三季栽培,早生。果形直正美觀,果色淡綠色,白刺,肉質脆嫩,且有甜味,不空心,品質優良。
9. 夏笛:
一代雜交種,由日本引進之品種。全雌株,具單偽結果性,產量高,早生。高溫期栽種時,畸形果發生率高,秋冬季則正常。果色濃綠,果刺白色,適收果長約2122公分,果重約100公克。




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

小黃瓜之生理介紹

柯柯伯曰:小黃瓜之生理介紹

胡瓜(Cucumis sativus L.)為葫蘆科胡瓜屬的一年生蔓藤性作物,原產於印度喜馬拉雅山南麓。胡瓜的種類相當繁多,依其生態特性可區分為大胡瓜、小胡瓜、全果加工胡瓜、四葉系統胡瓜和溫室系統胡瓜等等。

小胡瓜為二十世紀初期自日本引進台灣種植,因小胡瓜於果實幼嫩時採收,凋謝的花朵扔附著果底,故又稱為「花胡瓜」,台語稱作「花瓜」,果實完全成熟後會轉為黃色,故又可稱為「小黃瓜」。

小黃瓜的植株成匍匐性或攀援性兩種,根系屬於淺根系,胚軸與莖的基部會長出不定根,不定根固著植物、吸收並儲存土壤中的水分與養分,莖具有分支性易於被折斷,莖橫切面成四角形或五角形,蔓藤性的卷鬚是側枝與葉的變形物,小黃瓜的葉片為淺裂之掌狀葉,單葉互生,末端尖銳,裂片呈三角形,裂緣具有細微鋸齒,葉片表面遍佈粗糙的毫毛。




小黃瓜的品種繁多,雜交後所產生的品系也各具特色,有的小黃瓜只開單性花,有的是雌雄同株或雌雄異株等等品種,雌雄異花同株的品種會先開雄花,雌花則在後來陸續開花。雄花較小,有單生、簇生或多簇生的種類,雌花較大,一般為單生,亦有雙花或多花的種類。雌花多發生於側枝與莖上部,花萼合生成鐘狀、筒狀,花瓣合生成鐘狀花冠,輻射對稱,顏色為鮮黃色;雄花具雄蕊三枚,退化的假雄蕊基部有蜜腺,雌花心皮為三枚,花柱短,柱頭三叉,雌花無退化雄蕊,子房單室下位,凋謝花朵常附著果底。




小黃瓜屬於瓠果,子房逐漸膨大而與花托合併發育成果實,果實成筒形至長棒狀,嫩果白、綠色,果實成熟時黃白、黃褐色,常有刺瘤,刺瘤的大小與密度因品種而異,有些果面皺摺明顯,或具有蠟質粉衣,果實屬小形,種子細小,批針形。產果期為夏季。




根據農委會農業統計報資料,屏東縣及高雄縣為全國胡瓜的重要產區。在95年度,全國胡瓜全年生產面積為2,791公頃,第一及第2期作均佔全國生產面積的50%,而裡作則佔全國生產面積的79%,為這個時期供應消費市場的主要來源。高屏地區在晚秋、冬季或早春利用塑膠溫室或網室栽培花胡瓜,由於溫網室內之溫度較外面高出數度至十數度,植株生長迅速,在室內栽培少病蟲害,產量高品質又好,因此,冬天的消費市場的花胡瓜主要來自高屏地區。




參考文獻:



2014年3月14日 星期五

農場實習計畫時間分配表

農場實習計畫時間分配表


星期一:奐宇與俊傑(奐宇負責記錄)

星期二:奐宇與俊傑(俊傑負責記錄)


星期三:奐宇(奐宇負責記錄)


星期四:俊傑(俊傑負責記錄)


星期五:奐宇與俊傑(奐宇負責記錄)


星期六:俊傑(俊傑負責記錄)


星期日:奐宇(奐宇負責記錄)




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

2014植物保護育才計畫

2014植物保護育才計畫

國立嘉義大學 植物醫學系 二年甲班 1012598陳奐宇、1012564王俊傑


一、選定進行研究調查的作物─花胡瓜:

花胡瓜(Cucumis sativus L.)為葫蘆科胡瓜屬之一年生蔓性作物,原產於印度,二十世紀初期自日本引入台灣種植。花胡瓜名稱源於果實幼嫩時採收,凋謝的花朵仍附著果底,而稱為花胡瓜,而花胡瓜在完全成熟後轉變為黃色,故別稱為小黃瓜,是餐桌上常出現的蔬果。夏日氣溫高,果實快速成長,清晨及黃昏時需各採收一次, 生長快速栽種容易,是雲嘉南地區十分普遍種植的作物之一。

由於,台灣氣候高溫多濕,病蟲害、雜草易滋生蔓延,為確保農作物的產量及品質,大多農民會施用農藥,若不正確地施用農藥,且忽視安全採收期的規定,提早採收上市,就會出現農藥殘留檢驗不符規定的情形。花胡瓜產季長、多輪採收、且需連皮一起食用,又需多次噴灑農藥,難免在採收期中施藥。

因此,我們想要選擇花胡瓜做為我們研究調查的作物。一來嘉義地區種植花胡瓜的農戶眾多,可多方學習且距離近採樣方便;二來花胡瓜為餐桌上的佳餚,但因農藥殘留問題使饕客們有所顧忌,我們想試著學習以有機栽種的方式,以最低的病蟲害防治成本中取得最高的產量,希望在與在地農民學習栽種的過程中能與學校所習得的知識相互呼應並增進實務診斷的能力。

二、花胡瓜栽種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

1. 花胡瓜授粉問題:

花胡瓜設施栽培如選擇栽種非單偽結果性品種,則需考慮到利用有效授粉昆蟲,以解決大量人工授粉之難題。

2.生理性障礙問題:

(1) 苦味果:花胡瓜果實靠近果梗的部分出現苦味物質。

(2)流產果:殘花未退果實開始黃化發育停止,最後成乾癟狀。

(3)尾端肥大果:症狀為果實的端部,接近花脫落的部位膨脹,而中間特別細。

(4)尾端細小果:症狀為近果肩部粗大,果實前端細,嚴重者成三角形的楔子狀。

(5)彎曲果:症狀為在果實的縱軸中央部分,一處或幾處出現皺縮而變細。

3.重要病蟲害問題:

(1) 毒素病 (Virus diseases):包括葉片黃化、嵌紋、脈綠、皺縮、變形、矮化;果實表面凸凹不平、色澤不均、變小、發育不良等,影響瓜果之商品價值。

(2) 疫病 (Phytophthora blight 或 Phytophthora rot):病株之莖基、莖或葉柄有水浸狀軟腐,最後病部隘縮;病葉初呈水浸狀,暗綠色大型病斑,天晴後變為褐色、乾枯、易破裂,果實亦可呈水浸狀腐爛之病徵。

(3) 蔓枯病 (Mycosphaerella black rot):初期瓜蔓產生深綠色水浸狀病斑,並有流膠現象,後期病斑轉為褐色,嚴重時萎凋死亡。

(4) 白粉病 (Powdery mildew):初期在葉片上產生白粉狀斑點,後來變為灰色或暗灰色,上面產生黑色小點之子囊殼;最後病斑擴大,相互連結終使葉片枯死。亦可為害瓜類葉柄、莖及果實。

(5) 斑潛蠅(Tomato leaf miner):主要係受番茄斑潛蠅(Tomato leaf miner)危害,番茄斑潛蠅為葉部之害蟲。

(6) 銀葉粉蝨(Bemisia argentifolii Bellows & Perring):銀葉粉蝨俗稱白蚊子、白粉蝨,屬於雜食性,危害作物達500種以上。雲嘉南地區全年發生,初秋至春末之旱季為高峰期。

※花胡瓜栽培管理作業曆:

(1)花胡瓜定植前:根瘤線蟲。

(2)花胡瓜育苗及生育初期:苗立枯病、病毒病、細菌性果斑病、白粉病、露菌病、蔓枯病、炭疽病、番茄斑潛蠅、棉蚜、甜菜夜蛾、南黃薊馬、銀葉粉蝨。

(3)花胡瓜開花結果期:露菌病、白粉病、炭疽病、蔓枯病、棉蚜、南黃薊馬、銀葉粉蝨、番茄斑潛蠅、甜菜夜蛾、二點葉蟎、瓜實蠅。

三、調查之方向:

我們將從花胡瓜的生活史開始調查,了解其各階段的種植管理,包括花胡瓜的生理狀態、環境的調控以及病蟲害的防治,關於病蟲害防治方面,我們也會調查相關天然防治的方法並且實驗。

四、執行之方式:

首先我們會從翻閱有關花胡瓜栽植的文獻著手,了解文獻上記載的方法後,我們會實際走訪鄰近農場詢問相關的經驗,接著我們會進行試種,所種植的花胡瓜會分成實驗組以及對照組,透過調控環境因子來調查其生理上的變化,另外關於病蟲害方面,我們也會去探查花胡瓜危害的情況來了解病蟲害發生時的病徵,方便未來在植物病蟲害的鑑定上能更精準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