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植保育才 第五組-陳奐宇、王俊傑

2014植保育才 第五組-陳奐宇、王俊傑

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

小黃瓜之生理介紹

柯柯伯曰:小黃瓜之生理介紹

胡瓜(Cucumis sativus L.)為葫蘆科胡瓜屬的一年生蔓藤性作物,原產於印度喜馬拉雅山南麓。胡瓜的種類相當繁多,依其生態特性可區分為大胡瓜、小胡瓜、全果加工胡瓜、四葉系統胡瓜和溫室系統胡瓜等等。

小胡瓜為二十世紀初期自日本引進台灣種植,因小胡瓜於果實幼嫩時採收,凋謝的花朵扔附著果底,故又稱為「花胡瓜」,台語稱作「花瓜」,果實完全成熟後會轉為黃色,故又可稱為「小黃瓜」。

小黃瓜的植株成匍匐性或攀援性兩種,根系屬於淺根系,胚軸與莖的基部會長出不定根,不定根固著植物、吸收並儲存土壤中的水分與養分,莖具有分支性易於被折斷,莖橫切面成四角形或五角形,蔓藤性的卷鬚是側枝與葉的變形物,小黃瓜的葉片為淺裂之掌狀葉,單葉互生,末端尖銳,裂片呈三角形,裂緣具有細微鋸齒,葉片表面遍佈粗糙的毫毛。




小黃瓜的品種繁多,雜交後所產生的品系也各具特色,有的小黃瓜只開單性花,有的是雌雄同株或雌雄異株等等品種,雌雄異花同株的品種會先開雄花,雌花則在後來陸續開花。雄花較小,有單生、簇生或多簇生的種類,雌花較大,一般為單生,亦有雙花或多花的種類。雌花多發生於側枝與莖上部,花萼合生成鐘狀、筒狀,花瓣合生成鐘狀花冠,輻射對稱,顏色為鮮黃色;雄花具雄蕊三枚,退化的假雄蕊基部有蜜腺,雌花心皮為三枚,花柱短,柱頭三叉,雌花無退化雄蕊,子房單室下位,凋謝花朵常附著果底。




小黃瓜屬於瓠果,子房逐漸膨大而與花托合併發育成果實,果實成筒形至長棒狀,嫩果白、綠色,果實成熟時黃白、黃褐色,常有刺瘤,刺瘤的大小與密度因品種而異,有些果面皺摺明顯,或具有蠟質粉衣,果實屬小形,種子細小,批針形。產果期為夏季。




根據農委會農業統計報資料,屏東縣及高雄縣為全國胡瓜的重要產區。在95年度,全國胡瓜全年生產面積為2,791公頃,第一及第2期作均佔全國生產面積的50%,而裡作則佔全國生產面積的79%,為這個時期供應消費市場的主要來源。高屏地區在晚秋、冬季或早春利用塑膠溫室或網室栽培花胡瓜,由於溫網室內之溫度較外面高出數度至十數度,植株生長迅速,在室內栽培少病蟲害,產量高品質又好,因此,冬天的消費市場的花胡瓜主要來自高屏地區。




參考文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