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柯伯曰:銀葉粉蝨
銀葉粉蝨 (Silverleaf whitefly)一、物種學名:Bemisia argentifolii Bellows & Perring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蔬菜篇,第159頁。台中。229頁。)
二、生態習性:
食性雜,可為害500種以上的植物,為新侵入重要害蟲。全年發生、雜食性,危害作物達500種以上,以初秋至春末之旱季為高峰期,溫度太高或太低及長期降雨濕度高較不利其生長,以3~6月及9~11月為發生盛期,26~28℃暖冬及設施內最適其發育,卵期約5日,幼蟲期約15日,成蟲期壽命可達1~2月,完成一世代夏季僅需19~27日,冬季約30~60日。成蟲在植株葉背產卵,雌蟲經交尾後喜在葉背陰暗處、陽光照射不足,較不通風的地方產卵,母蟲一生產卵達200~350粒卵,孵化後之若蟲有四齡,一齡有足,尋找適當寄主,二齡以後足退化固著於中老葉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植株養液,羽化後成蟲繼續危害或再飛至其他之新梢葉背組織產卵。成蟲多群棲於新葉之葉背,成蟲不擅長距離飛翔,一般受干擾時在植株上端或周圍稍作盤旋後仍回原作物棲息危害,一般靠風力傳佈。卵殼、蟲體、蛻皮及其排泄物可引起煤煙污染植株。為新侵入重要害蟲。(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蔬菜篇,第160頁。台中。229頁。)
三、形態構造:
卵:紡錘形,淺黃綠色,老熟時轉為淺棕色,長約0.2厘米,卵成豎立狀固著於葉上。
若蟲:第一齡若蟲長橢圓形,尾端較尖,淺綠色,半透明,具足及觸角。第二、三齡若蟲形態與第一齡蟲相似,但足及觸角退化。第四齡若蟲紅色眼點清晰可見,老熟時更可見體內將羽化的蟲體。
成蟲:體長0.8~1.3厘米,蟲體黃色,翅白色。
(林鳳琪,陳文華。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380-381頁。葉瑩編。)
四、危害部位:葉部。
五、危害症狀:
除直接刺吸植株營養液外並傳佈病毒病。成蟲及若蟲分泌蜜露,誘引螞蟻或其他昆蟲,分泌物多時並可誘發黑煤病,葉片及果實上有如灑了一層黑膠水,影響光合作用。(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蔬菜篇,第160頁。台中。229頁。)
六、鑑定要領:
白色小蟲,多群棲於葉背,受震動時飛起但很快又停在附近。幼蟲淡黃色體型小,扁橢圓形,初齡幼蟲會移動,但很快就固定在葉背不移動,刺吸汁液,使植株生長衰弱,卵殼、蟲體、蛻皮及煤煙污染植株。
七、防治方法:
1.誘殺法:
因成蟲偏好綠色,可利用綠色粘板或水盤誘殺,以降低族群。(宜5公尺置一塊,高度以不超過作物一公尺為宜)(陳文雄、鄭安秀。1999。瓜菜類-胡瓜。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瓜49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2. 化學藥劑防治:
(1)苗期: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蔬菜篇,第165頁。台中。229頁。)
(2)成蟲用藥: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蔬菜篇,第145-146頁。台中。229頁。)
3. 非化學藥劑防治:
在網室盆栽之聖誕紅,篩選出4.5%苦楝油乳劑1000倍加展著劑Bivert 4000倍及49%脂肪酸的鉀鹽M-Pede溶液50倍二種聖誕紅防治藥劑,對銀葉粉蝨均有低毒安全有效防治之效果,可參考使用在有機作物上,但高溫32℃以上太濕或太乾環境下易發生藥害,不宜使用。
4. 天敵:
(1)捕食性天敵如‥瓢蟲、草蛉、大眼椿象、蜘蛛等可食若蟲。
(2)寄主性天敵如‥東方蚜小蜂、淺黃恩蚜小蜂、艷小蜂。
5. 田間管理:
通風不良與日照不足之環境,尤其設施內,會助長其族群之增長,宜保持通風。銀葉粉蝨寄主廣,雜草或其他寄主及枯枝癈葉應清除或同時防治。
(黃山內。1997。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技術專刊86-1(NO.67)。台南區農業改良場。6頁。)
參考文獻:
http://kmweb.coa.gov.tw/techcd/%E4%BD%9C%E7%89%A9%E7%97%85%E8%9F%B2%E5%AE%B3%E8%88%87%E8%82%A5%E5%9F%B9%E7%AE%A1%E7%90%86%E6%8A%80%E8%A1%93%E8%B3%87%E6%96%99/%E8%94%AC%E8%8F%9C/%E6%9E%9C%E8%8F%9C%E9%A1%9E/%E8%83%A1%E7%93%9C/%E8%9F%B2%E5%AE%B3/%E8%83%A1%E7%93%9C-%E9%8A%80%E8%91%89%E7%B2%89%E8%9D%A8.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