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植保育才 第五組-陳奐宇、王俊傑

2014植保育才 第五組-陳奐宇、王俊傑

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有朝一日成瓜農,不可不知瓜蟲害(四)

柯柯伯曰:番茄斑潛蠅

番茄斑潛蠅(Tomato leafminer)


一、物種學名:Liriomyza bryoniae (Kaltenback)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蔬菜篇,第136頁。台中。229頁。)

二、生態習性:

年發生20~22世代。成蟲體黑白相間,成蟲及幼蟲均會危害。成蟲以產卵管刺破葉片組織吸吮汁液或在葉部組織內產卵,幼蟲孵化後在葉肉與表皮之間潛食,僅剩上、下表皮,形成白色曲折之隧道食痕,嚴重時被害葉片乾枯。老熟幼蟲在土中或畦上覆蓋之塑膠布上化蛹。番茄斑潛蠅在番茄上有二個盛期,一為苗期2~5葉,另一為結果後期之中老葉,如被害嚴重,全園呈一片焦枯景象。(陳文雄、鄭安秀、王添成。1999。果菜類-蕃茄。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果10-11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三、形態構造:

卵: 卵呈半透明乳黃色,橢圓形,長約0.23公厘。

幼蟲: 幼蟲蛆形,乳白色,頭咽骨片黑色清晰可見,老熟幼蟲的前端乳黃色,後端白色,體長約2.15公厘。

蛹: 蛹橢圓形,長約2公厘,初金黃色後變暗褐色。

成蟲: 體長約2公厘,雌蟲尾端呈黑色具發達之產卵管。頭部顏面、觸角,胸部之側板,腹部之腹面以及腳之基節、轉節與腿節均黃色,觸角之鞭毛,腳之脛節及跗節黃褐色。前胸及中胸背板具光澤之黑色,中胸小楯板黃色,胸部腹面在前腳與中腳基節間為黑色,餘為黃色。腹部背面黑色,每節後緣具黃色橫紋。(陳文雄、陳昇寬、張煥英。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380-381頁。葉瑩編。)

四、危害部位:葉片。

五、危害症狀:

主要危害葉片。在葉片上,成蟲以產卵器刺破表皮產卵或以其口器吮吸嫩葉汁液造成許多點狀灰白色傷口。孵化後,幼蟲潛入葉肉組織內取食,殘留上、下表皮,其食痕外觀初為灰白色彎曲隧道,後轉為褐色,嚴重時全園呈一片焦枯景象。生育後期,老葉發生較嚴重。(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蔬菜篇,第137頁。台中。229頁。)

六、鑑定要領:

卵橢圓形,乳白色半透明。幼蟲長約 3毫米,體色較淡趨近於灰白色,老熟幼蟲身體顏色分兩截,後半較黃,前半較白。蛹橢圓形,深褐色。成蟲身體黑黃相間,前翅較非菊斑潛蠅。完成一世代最短約需二週,在南部年約有二十世代。幼蟲在葉片上鑽食,造成灰白色的隧道,潛食的痕跡比較前種斑潛蠅細長而直。老熟幼蟲鑽出隧道在葉面化蛹。為害菊花、瓜葉菊、康乃馨、滿天星等。

七、防治方法: 

1.在胡瓜上目前無推薦防治本蟲之藥劑,可試用:




2. 於棚架上每隔4公尺懸掛1張黃色黏板,誘殺成蟲。(陳文雄、鄭安秀。1999。瓜菜類-胡瓜。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瓜47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參考文獻:
http://kmweb.coa.gov.tw/techcd/%E4%BD%9C%E7%89%A9%E7%97%85%E8%9F%B2%E5%AE%B3%E8%88%87%E8%82%A5%E5%9F%B9%E7%AE%A1%E7%90%86%E6%8A%80%E8%A1%93%E8%B3%87%E6%96%99/%E8%94%AC%E8%8F%9C/%E6%9E%9C%E8%8F%9C%E9%A1%9E/%E8%83%A1%E7%93%9C/%E8%9F%B2%E5%AE%B3/%E8%83%A1%E7%93%9C-%E7%95%AA%E8%8C%84%E6%96%91%E6%BD%9B%E8%A0%85.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