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柯伯曰:土壤pH之測定
一、實驗目的:利用土壤pH值測定計測量土壤pH值,藉此分析土壤酸鹼值對植物之影響。
二、實驗原理:
1.水溶液之酸鹼度由其氫離子濃度[H+]決定, [H+]越高,酸性越強。
2.酸鹼度一般以氫離子濃度指數(pH值)表示:
pH = -log[H+] 或 pH=-log aH+ 。
3. 25℃純水,解離常數Kw = [H+][OH-]=10-14,此時pH = -log[10-7] = 7,溶液pH值<7呈酸性,反之pH值>7呈鹼性。
4.純水之解離常數隨溫度升高而增加,故理論上不同溫度下中性水之pH值亦有所差異,大於25℃時小於7,小於25℃時大於7。
5.影響pH值之因素:
(1)溶媒效應:將不同强度的酸拉平到溶劑化質子水平的效應。
HCl + H2O → Cl- + H3O+HClO4+ H2O → ClO4- + H3O+
(2)鹽效應:離子強度所造成之影響。如0.01 M HCl之pH值為2.08。
(3)溫度:影響水中物種之解離程度(解離常數)。
6.pH值在水質上之意義:
水體之pH值為其是否適於生物生長或遭受污染程度之重要水質參數。自然水體之pH值多在中性範圍,當廢水排入時,其pH值可能產生明顯的變化。pH值除了與水中生物的生長有關外,亦影響物質的沈澱與溶解,故在防蝕、用水及廢水處理中,pH值之測定及控制均扮演重要之角色。
1.蒸餾水
2.待測土壤樣品
3.2mm孔隙網篩
4.125ml三角瓶×2
5.不同pH值之緩衝液
6.pH測定計
7.電子天秤
8.洗瓶、拭鏡紙
四、實驗步驟:
1. 取經2mm大小網篩篩過之土壤30克置於125ml三角瓶中,加入30ml之蒸餾水(1:1),另取經2mm大小網篩篩過之土壤10克置於125ml三角瓶中,加入50ml之蒸餾水(1:5)。將兩處理充分攪拌後靜置30分鐘,並間斷攪拌兩次,即可以pH計測定土壤pH。
2. pH計測定前,先以pH4及pH7之緩衝液校正,如果屬於鹼性試液,則以pH7及pH10之緩衝液校正。
3. 將pH計插入土壤溶液前,土壤溶液再予以充分攪和。
4. 測定土壤pH時,讀數至小數點後第一位即可。
5. 上述樣品各加入1ml 2N KCl 溶液,同樣方法測定pH,比較測定結果之差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